【攝影理論】全部事實和部份事實
- ChungT.
- 2024年8月6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已更新:2月14日
照片永遠無法展示全部事實,但攝影可以影響歷史甚至改寫人們的觀感。因為攝影師的取鏡會改變事情展示的面貌,所以在拍攝有爭議性的題材時道德鉫鎖隨即而來。
「攝影」即是透過取景器觀察後按下快門在底片/感光元件上留下的影像

攝影追求的是真實的還原,透過取景器把真實的影像還原出來,使攝影師能在框架下勾畫出動人心弦的畫面。大部份人認為一張好的照片就是焦點清晰構圖美觀,但是這只是表面的影像。再深入一點的話應該是在真實的場景中加入設計、美學、個人觀點、好奇心等不同元素,把現實中所看到的一切以符合自己的獨特眼光把影像記錄下來,一張充滿個人風格又有張力的照片便會隨之誕生。
全部事實和部份事實

在拍攝的時候可以先定立下主體,再框選需要拍攝的畫面。只要透過觀景器把畫面內不必要以及會使觀眾分散注意力的資訊排除,基本上就可以拍攝出一張好照片。若然要更進一步的話便需要考慮到畫面中「空間」與「主體」的分佈及比例,如何使用畫面內的資訊襯托出「主體」以及拍攝的角度與距離有所調整,通過對畫框邊緣的控制,引導觀眾作出聯想。

「空間」有助於把主體從背景中強而有力的分離;
「主體」遠近高低不同的角度所飾演出的效果也節然不同。

任何畫面中我們也可看到「空間」的存在,每一個存在都可能代表著不一樣的意思。
例如:我們在拍攝風景留影照時,把們都拍成半身/全身,然而背景佔了整個畫面大概 1/3 的大小,這樣出來的效果會是我們曾到此一遊,此地如何看不太清楚,因為大家把主體放在人物上;如果把人份都拍成半身/全身,而背景佔了整個畫面的 2/3 甚至更多,這樣出來的效果則是我們曾經一起來過這地方還留下了美好的回憶。

「空間」的使用除了能把主體突出外,還可以增加現實的氛圍感,使整體效果更為觸動。

所以當我們需要請人代為拍照時不仿多說明一點,你想要的是大家興高采烈的合照還是想要大家在特定場所快樂的合照。